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1月17日在銅仁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銅仁市人民政府市長 穆嶸坤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也是銅仁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繼2008年到萬山實地指導抗凝救災,2013年、2018年、2021年對銅仁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再次對萬山朱砂礦系列文化遺產申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為推進綠色銅仁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全市上下倍感溫暖、備受鼓舞、倍加振奮!一年來,面對外部形勢復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債務風險壓力大、不穩定因素多、守底線任務重、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多重考驗,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以及對貴州對銅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圍繞“四新”主攻“四化”,頂壓奮進、克難攻堅,較好完成市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生態文明引領綠色銅仁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經濟運行回升向好。堅持“四個輪子”一起轉,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6%,較上年提升3.3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增長4.5%、3.2%、3.3%,二產實現扭負為正,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500億元大關!——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占比提升3個百分點,制造業增加值、綠色經濟占比分別提升至12%、48%。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工業投資、高新技術投資分別增長35.3%、40.6%,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分別提升7.4、2.8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4.74%,自然口徑稅收收入增長45.3%,非稅收入占比下降2.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4.4%、11.3%,金融存貸比同比提升4個百分點,高質量發展成色越來越足!——主導產業加快發展。聚焦新型功能材料、生態食品及健康醫藥兩大工業主導產業,編制“一圖三清單”,精準發力推動快速發展。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在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嚴峻形勢下穩住“基本盤”,實現產值262.7億元,其中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產值占全省比重31.9%,規模穩居全省第1。生態食品飲品藥品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增長41.4%,其中食品增長22.6%、飲品增長76.7%、藥品增長48.1%,主導產業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持續增強!——綠色本底更加厚實。堅持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經濟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9818畝、水土流失治理380平方公里、營造林31萬畝。銅仁獲評全國十佳“氣象旅游城市”,大龍開發區獲批“國家綠色工業園區”,梵凈山入選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和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貴州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成為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在全省率先完成首單生態信用貸款,梵凈生態賬戶入選中國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建立賬戶4.74萬戶、授信70.83億元、放貸44.98億元。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97.3%,烏江、錦江出境斷面水質達II類以上,綠色銅仁名片越擦越亮!——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4.4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1%、8.5%。中心城區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2490個、義務教育學位5600個,入園難入學難問題明顯改善。全國衛生城市通過國家復審,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4.12個、排全省前列,居民健康素養率全省第1,思南縣、德江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綜合醫院?!氨=粯恰苯桓?2909套、交付率全省第2。銅仁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8%、15%,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15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又有新提升!一年來,我們緊盯目標任務,加強工作調度,優化服務保障,狠抓執行落實,重點抓了六個方面工作。(一)集中力量發展實體經濟。堅持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統籌安排1億余元財政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圍繞六大主導產業全力打好產業攻堅硬仗。堅定不移主攻工業,明確區縣主導產業,出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考核辦法,完善市領導聯系服務重點企業機制,組建市級專班駐點首位產業集聚區幫扶督導,新增新型功能材料規上企業8戶,建成投產項目6個,中偉資源循環、紅星電子、鵬程新材料列入工信部電池回收利用“白名單”,銅仁成為全省“白名單”集聚地。其他主導產業協同并進,大數據產業實現產值91億元,電信業務收入增長5.5%、排全省第3,旭晶、戴普森總部搬遷銅仁;現代能源產業新增裝機30萬千瓦,實現產值90億元;生態食品飲品藥品產業實現規模以上產值63.5億元,林業產業實現產值120億元,冷水魚養殖規模、禽蛋產量增速、家庭農場總數排全省第1,豬肉、牛肉、羊肉產量均排全省第3,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5%、排全省第1;旅游產業全面復蘇,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收入分別恢復到2019年的108%、114%,游客人均花費突破千元。(二)千方百計擴大有效需求。出臺爭資爭項方案并拿出1200萬元用于獎勵成效明顯單位,爭取省委省政府出臺支持萬山轉型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獲得上級各類資金404億元、排全省前列。圍繞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扎實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召開“四新”“四化”項目觀摩暨開發區建設推進會,實施領導干部領銜推動“四化”項目“十百千”專項行動,德余高速等43個重大項目建成投用,銅仁德江機場等416個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松桃長坪風電場等136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出臺促進房地產發展“十九條”,大力推進城鎮“四改”,完成棚戶區改造500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44個25319戶、背街小巷改造248條、地下管網改造367.2公里。常態化開展扶商助旅促消費行動,推出“游銅仁·促消費·惠民生”十項活動,舉辦梵凈山國際水博會暨抹茶大會、國際地理標志研討會、梵凈山馬拉松賽等重大賽事活動,龍舟賽熱度位列全國第2位,銅仁知名度美譽度再創新高!(三)全面激活經濟發展動能。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在全省率先出臺重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主動服務指南;在全省率先開展“帶押過戶”“交房即交證”改革試點,全省第一筆跨行和公積金“帶押過戶”業務在銅仁辦理。扎實開展產業大招商,舉辦首屆銅商大會、湘商助力銅仁高質量發展大會、政金企對接會等系列活動,引進優強企業137家,新增產業到位資金200.7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到位資金占比61%。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新設立市場主體5.5萬戶,新增規上、限上和資質企業127戶,培育億元以上企業82戶,19家企業列入省級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資源庫。實施科技創新“七大行動”,榮獲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2項、數量排全省第1,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3家,貴州省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全面擴大對外開放,銅懷高速全線開通,恢復北上廣等重要城市航線20條,機場吞吐量突破70萬人次、增長155%,高鐵吞吐量798.9萬人次、增長48.4%;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8.4%,跨境電商交易額超省目標任務120.3%,進出口總額排全省第3,銅仁對外開放之路越走越寬!(四)持之以恒保護生態環境。全力打好生態環保硬仗,強力推進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四鐵”要求攻堅錳污染治理,對所有錳渣庫實行精準監管,探索形成“五法”治理路徑,三湘公司年處置100萬噸電解錳渣無害化資源化利用項目建成運行,成功發布國內首個《錳基新能源材料發展銅仁宣言》,錳污染治理成效得到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委、省政府肯定,錳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實施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完成生態保護修復1736平方公里。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及長江十年禁漁,出臺梵凈山保護管理十條措施,打好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保衛戰,除治質量被省級評估為“優”。探索農村“廁污共治”新路子,新(改)建農村廁所2.44萬戶,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74%,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新改善。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新增國家和省級綠色工廠7家、綠色工業園區1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家,牢牢守住了生態環保底線。(五)盡心竭力保障改善民生。堅持民生優先,民生重點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76.8%。全力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硬仗,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大力實施“強村富民”行動,啟動建設“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特色小寨100個,深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莞銅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東莞財政援助資金5.1億元,引進廣東優強企業78家、到位投資額41.3億元,4.25萬監測對象風險及時消除,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4.6%,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力打好民生事業補短板硬仗,天然氣管道“縣縣通”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項目加快推進;實施促進居民增收三年行動,落實省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1+4”等政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6萬人次,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0.8%,以工代賑帶動農民就業5.5萬人,獲省政府就業創業工作督查激勵;扎實推進教育水平整體提升攻堅行動,在全省率先拿出50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普通高中高質量考核獎勵,新增3所省級(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貴州銅仁數據職業學院、貴州智能工程技師學院獲批成立,銅仁職院列入本科層次職業大學培育單位,印江縣成為全省唯一國家級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實驗區;深入實施衛生健康水平整體提升攻堅行動,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教學科研實訓基地和6個縣域醫療次中心建成投用;醫保DRG支付方式改革得到國家有關部委肯定,醫保經辦機構內控檢查評估排全省第1,全市整體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六)全力以赴守底線防風險。堅決打好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硬仗,兌現落實“軍令狀”,克服冬春連旱、夏糧減產影響,以秋糧穩補夏糧,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87.1萬畝、產量113.5萬噸,糧食總產量增幅、平均單產增幅均排全省第1;緊盯國家耕地保護考核“一票否決”事項,精準制定作戰方案,強力調度推動落實,恢復耕地10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31.1萬畝,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牢牢守住了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底線。全力打好債務風險防范化解硬仗,組建化債專班,分級分類強化風險管控,多措并舉開源節流,實現“守橙”目標,牢牢守住了“防爆雷”風險底線。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降”,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定期研究解決信訪突出問題,銅仁成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增強!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落實“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堅持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扎實抓好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工作,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堅持依法行政、為民施政,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強化審計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59件、市政協委員提案275件,辦復率100%。堅持從嚴治政,深入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馳而不息糾治“四風”,政風行風持續改善,重實干、抓落實、求實效蔚然成風!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成之惟艱,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黨中央親切關懷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監督和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全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銅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銅仁發展的中央、省各部門各單位和兄弟市州,向對口協作城市和定點幫扶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認識到銅仁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穩投資壓力大;產業結構不合理,實體經濟底子薄,科技創新能力弱;經濟總量偏小,人均水平不高,縣域經濟不強;區域發展不平衡,民生領域欠賬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要素保障存在短板弱項,防風險守底線任重道遠;政府系統一些干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仍需轉變,能力本領、工作方法仍需提升,等等。我們將直面這些困難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全力加以解決。
二、2024年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對銅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深入落實國發〔2022〕2號文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高舉生態文明旗幟,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和“四區一高地”主定位,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建設生態城市,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進產業大招商,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穩定,為奮力開創綠色銅仁現代化建設新未來打牢堅實基礎。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增長5%、8%、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9%;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9%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8%左右。(一)奮力攻堅生態工業,推動新型工業化實現新突破。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大力實施“雙千雙百”工程,加快建設新型功能材料千億級產業集群、現代能源千萬千瓦裝機容量,培育百戶規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企業,打造百億級生態食品飲品及健康醫藥產業集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著力構建富有銅仁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依托戰略資源做強首位產業。以大龍開發區為核心,統籌推動大龍、碧江、萬山、松桃、玉屏、銅仁高新區“一核五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協同發展,圍繞“鋰離子電池及材料、鈉離子電池及材料、電池回收梯次利用”三條主線,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協同性、互補性、競爭力,實現新型功能材料產業產值350億元,其中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產值280億元以上。堅持“富礦精開”。加快推動本地碳酸錳礦制備高純硫酸錳、四氧化三錳等電池材料技術應用,啟動建設本地“碳酸錳礦—高純錳材”工業化裝置,推進松桃錳系新材料產業園和年產200萬噸級綠色錳礦山建設,全力打造“全國唯一世界級錳資源供應基地”,切實把錳礦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突出創新驅動。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推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重點攻克碳酸錳礦選礦和精深加工、錳渣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實施市級重大技術榜單項目3項以上,支持貴州省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建設。培育龍頭企業。依托龍頭企業推進鏈式招商,加快補齊儲能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磷酸錳鐵鋰、電池組件等缺失環節和鈉離子電池、電池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車等薄弱環節,支持匯成、中科星城、嘉尚、凱金、長虹鵬程等高成長性企業做大做強并加快上市,確保新增規上新型功能材料企業6戶、累計達85戶以上。做大產業增量。推動為方一期2萬噸錳基鈉離子電池、嘉尚二期10萬噸磷酸鐵鋰等7個項目建成投產,推動匯成三期2萬噸電池回收利用、紅星發展5萬噸高純硫酸錳等8個項目加快建設,啟動40萬千瓦儲能、大龍開發區北部物流園和鐵路專用線等項目規劃建設,建成大龍東220千伏變電站。圍繞優勢資源做大新興產業。發揮比較優勢,做大生態食品及健康醫藥、現代能源、大數據產業規模,提高質量效益,打造工業經濟發展新引擎。大力發展生態食品飲品及健康醫藥產業。圍繞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目標,建立市縣兩級龍頭企業培育名單,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發展抹茶、康養水、蛋制品、紅薯粉、中藥飲片等高附加值產品,支持江口抹茶、思南紅薯、印江白酒、德江天麻、松桃禽蛋等產業打造“單品冠軍”,推動農夫山泉梵凈山工廠擴能、印江年產5000噸醬香白酒等重點項目建設,新增規上企業10戶,實現產值8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圍繞建成千萬千瓦裝機容量目標,加大市級統籌、開發和配置力度,加快玉屏低溫供熱堆和思南尖山、沿河思渠、德江老屋基3個抽水蓄能及思林、沙沱電站擴機項目前期工作,推動松桃盤石農業光伏電站和思南大壩場、石阡東潤、沿河中寨風電等40個風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建成投用項目10個,新增電力裝機50萬千瓦。融合發展大數據產業。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碧江數字科創產業園、萬山大數據產業園、高新區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新建5G基站2000個;推動網絡貨運等平臺經濟提質發展,平臺經濟規模300億元以上;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轉型行動,推進“智改數轉”,建成一批數字車間、智慧工廠,建設融合示范項目18個,三次產業規上(限上)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90%以上。集聚要素資源推進開發區建設。充分發揮開發區經濟發展主戰場作用,推動要素向開發區集中、企業向開發區集聚、產業向開發區集群。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理順開發區管理機制,創新人事管理、財政管理、薪酬等制度及投融資機制,加大放權賦能力度,明晰管理運營職能,有序推進社會事務剝離,提升開發區運營管理水平。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完善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考核辦法,把開發區考核列入對區縣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重要內容,突出開發區產值、稅收、投資強度等方面考核,繼續拿出1000萬元進行考核獎勵,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賞罰分明的良好氛圍。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推動全市12個開發區加快發展,補齊園區供電、供水、供氣、道路、物流、污水處理等配套基礎設施、要素保障,完善園區教育、醫療、商貿、體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務設施,提高項目入駐承載力、吸引力。加快推進萬山化工園區建設,支持石阡工業園區申創省級開發區。推進集約節約發展。統籌做好規劃布局,引導符合條件的存量工業企業有序進入開發區,推動新辦工業企業、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企業向開發區集聚。提高產出效益,堅持“以畝產論英雄”,建立低產低效企業退出機制,推進“騰籠換鳥”。(二)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創造新業績。抓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三件大事”,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強村富民”行動為抓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圍繞“兩強兩富”目標,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強化就業助農、產業帶農、政策兜底,多渠道促進脫貧群眾增收,全面推進農村項目資產盤活,建成“強村富民工坊”400個,實現30%以上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收入45萬元以上。強化動態監測幫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完善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動態消除返貧致貧風險,鞏固提升“3+1”保障成果,深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人均純收入萬元以下脫貧人口穩定實現動態清零。統籌財政銜接資金,用好“富民貸”,推動涉農資金向松桃、沿河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深化東西部協作。狠抓莞銅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機遇,推廣“四+”協作模式,提高勞務協作、產業協作、產銷協作水平,新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5個,完成農特產品銷售35億元以上。以建設銅仁高新區莞銅產業園為重點,扎實推進共建產業園區建設,招引落地企業15家以上。 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特色小寨為載體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發展鄉村產業。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庭院經濟和鄉村旅游,推廣“牛羊+”“玉米+”“稻+”“煙+”“林+”等模式,利用山塘水庫等水域資源開展種養業,健全完善銜接資金項目、土地流轉、就業務工、收益分紅等聯農帶農機制,提升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加強鄉村建設。強化鄉村規劃引領,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增“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特色小寨100個、“廁污共治”示范村50個,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90%以上。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構建鄉村數字惠民便民服務體系,提升大數據賦能鄉村振興水平。強化鄉村治理。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開展“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專項行動,大力整治濫辦酒席、高價彩禮、薄養厚葬,弘揚孝道文化,引導村民轉變觀念,培育新時代文明新風尚,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以保耕增產為重點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咐握呜熑?,堅決守牢耕地保護紅線,確保糧食安全。穩住耕地保有量。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量質并重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強化耕地執法監管,鞏固耕地恢復成果,新增恢復耕地5萬畝以上。堅持以產保耕,開展坡耕地保耕增產試驗示范,重點圍繞鮮食玉米、高產紅薯等規劃建設一批產業基地,打造鮮食玉米示范基地20個、紅薯基地5萬畝。穩住糧食生產總量。開展“米袋子”試驗示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糧油單產提升工程,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健全完善種子儲備制度,全面推進黨政領導領辦糧油高產示范點,新建和提質改造高標準農田30萬畝以上,糧油單產提升2%左右,完成糧食播種面積388萬畝、總產量110萬噸以上。穩住重要農產品供給。開展“菜籃子”試驗示范,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畝均產量,建成“菜籃子”保供基地150個、10萬畝。建設良種繁育基地,健全生豬產能調控機制,推動肉牛擴群增量,提高規?;B殖水平,實現“四肉”產量34.35萬噸以上。以現代化為引領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聚焦品種、品質、品牌,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市。堅持規?;l展。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持續培育壯大生態茶、生豬、蔬菜、牛羊、家禽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中藥材、水果、薯類等產業,支持抹茶、紅薯、冷水魚等優勢單品發展,集中力量建設一批產業基地,加快壯大產業規模,實現農業綜合產值625億元以上。堅持組織化發展。實施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工程,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新增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165家,新培育家庭農場5000家,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農產品加工轉化率63%,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58%以上。堅持品牌化發展。圍繞“三品一標”做好“土特產”文章,加強品牌創建和管理,強化德江天麻、思南黃牛、梵凈山茶、石阡苔茶、玉屏茶油、江口蘿卜豬、沿河白山羊、銅仁珍珠花生、沿河沙子空心李等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利用,提升“中國抹茶之都”“中國油茶之鄉”“中國苔茶之鄉”“中國天麻之鄉”等品牌知名度影響力,持續打響“梵凈山珍·健康養生”綠色農產品品牌。堅持市場化發展。聚焦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加大綠色優質農產品宣傳推介,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直播電商,推廣直播帶貨等模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助推“黔貨出山出?!?。加快補齊產地公共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完善農產品流通網絡。堅持綠色化發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發揮林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業經濟,新增家庭林場500家,新建林業產業基地27.5萬畝,完成林業綜合產值140億元以上。(三)全域推進生態旅游,推動旅游產業化譜寫新篇章。聚焦“三大要素”,深入實施“四大行動”,全面落實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三十條措施,為全省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書寫銅仁華章。科學規劃布局,統籌資源開發利用。強化頂層設計。堅持整體規劃、精準投資、精深開發,全力構建以梵凈山生態旅游經濟圈、錦江體旅融合示范帶、烏江流域生態旅游帶、中南門文旅融合消費區、萬山工業旅游示范區、石阡溫泉康養旅游度假區為核心的“一圈兩帶三區”生態旅游聯動發展新格局。統籌開發保護。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以梵凈山世界自然遺產為核心,以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文物保護單位等為重點,做好未開發優質資源保護,強化已開發資源監管。珍惜和用好寶貴旅游資源,加強統籌和科學開發利用,嚴防資源破壞和浪費。盤活存量項目。積極爭取省旅游產業化基金支持,引進一批戰略合作投資者,加大對碧江百花渡、江口亞木溝、印江大圣墩、思南懸崖溫泉、沿河溫泉城等旅游項目盤活力度,提升旅游產品供給能力。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珍視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彰顯銅仁文化獨特魅力。深挖歷史文化內涵。以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為重點,做好東山古建筑群文物研究保護,講好“跨鰲亭”“三江六岸”等銅仁故事。加強萬山朱砂礦系列文化遺址保護,加快推進申遺工作,力爭年內進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做好非遺保護傳承,打造中南門非遺文化一條街,舉辦“非遺文創購”“新春非遺季”等活動,推進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深挖民族文化內涵。發掘優秀民族文化內涵和價值,培育發展以苗繡、蠟染、儺面具、喜文化、簫笛等為代表的民族特色產業。創新開展民族文化節慶活動,講好民族文化故事,激發民族創造活力。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加強紅色遺址遺跡保護,充分利用周逸群烈士故居、木黃會師地、困牛山戰斗遺址等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建好長征國家公園銅仁片區,推動紅色景點串點成線,打造一批精品紅色旅游線路,讓紅色故土成為煥發生機活力的紅色沃土。深挖生態文化內涵。依托梵凈山世界自然遺產地、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等生態資源,豐富發展山地觀光、科普研學等旅游業態,講好生態文化故事,彰顯梵凈山“文化靈山”“生態凈土”等品牌形象。強化宣傳營銷,拓展客源引流渠道。積極發展本地游、聯動省內游、拓展跨省游、吸引入境游,做大旅游流量,實現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均增長10%以上。創新旅游營銷方式。推廣“重點推介+流量吸引+政策優惠”復合式營銷,精準分析客源市場,用好媒體資源和網絡平臺,引導網絡達人采取直播、推文、視頻發布等方式開展宣傳推介,構建全民參與的旅游宣傳矩陣,形成可持續的“裂變式”傳播效應。推出景區優惠政策,為游客提供更加經濟的旅行體驗。加強融合聯動發展。做好“旅游+”文章,推動文旅、體旅、農旅、工旅、康旅融合發展,培育戶外運動、健康養生、研學旅行等新業態新產品,打造一批山地戶外體驗式、紅色民族文化研學式、全季節鄉村旅游主題式精品線路,開展研學游20萬人次以上。推動與省內及武陵山周邊重點景區聯動發展,深耕日韓、東南亞及成渝、長三角、粵港澳等國際國內客源市場,精準制定游客導入計劃,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增長30%。增強旅行社引流作用。加大旅行社引進和培育扶持力度,推動旅行社與酒店、商超、航空等領域合作,強化“支支串飛”旅游市場培育,支持旅行社通過“機景聯動·飛閱貴州”活動組織游客,提供全鏈條產品和全方位服務,吸引更多游客來銅旅游,有效破解“旅長游短”問題。完善基礎配套,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圍繞“六心行動”,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打通旅游服務“最后一公里”。評選一批名優小吃和非遺美食。深入挖掘本地傳統菜肴、老字號和地理標志產品,培育包裝銅仁鍋巴粉、石阡黃水粑、江口米豆腐、思南花甜粑、松桃鹵鴨等特色美食,在重點景區打造“旅餐”試點,集聚形成“美食匯”,讓游客一站式吃遍“銅仁美味”。建設一批精品酒店和特色民宿。引進品牌連鎖酒店3家,新增五星級標準酒店1家、星級旅游飯店2家,打造等級民宿10家,創建省級五星級旅游民宿2家,讓游客體驗多層次、特色化住宿。完善一批旅游交通網點。補齊充電樁短板,優化旅游標識標牌,加大停車泊位供給,推進“一場三站”零距離換乘接駁服務,設立異地租車還車網點,推廣“小車小團”“司兼導”等新模式,讓游客出行無憂。提級改造一批軟硬件設施。推進銅仁智慧旅游服務云平臺建設,加快梵凈山景區提質擴容,高標準完成5座旅游廁所改造升級,提升游客滿意度。開發一批銅仁特色旅游商品。依托朱砂、苗繡、抹茶、蘑菇石、黔金絲猴等地標元素,開發一批文創產品。在重點景區、“一場三站”、高速服務區布局旅游商品購物店,培育省級旅游商品購物店2家,讓游客乘興而來,滿載而歸。打造一批沉浸式演藝作品。引入國內知名團隊,圍繞銅仁獨特文化元素打造優質沉浸式演藝劇目,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讓游客變“留客”。(四)加快建設生態城市,推動新型城鎮化邁上新臺階。堅持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突出建管并重,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園林城市。聚焦產城融合實施“強中心城區”行動。圍繞中心城區100萬人口、10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雙百城市”遠景目標,堅持以城促產、以產興城、以業聚人,穩步建新城、疏老城,提升城市輻射帶動力、發展競爭力,全力打造武陵山片區區域中心城市。優化空間布局??茖W編制《銅仁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堅持東限、西引、南聯、北延,以碧江、萬山為主體,逐步向松桃大興、江口縣城、大龍開發區延伸,打造銅仁城鎮組群核心區。強化規劃執行,嚴格“三江六岸”和重要山體規劃管控,讓城市布局更合理、建筑更協調、空間更通透。提升承載能力。加快建設以機場、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普通鐵路為主體的城區對外快速交通體系,完善客運樞紐和貨運樞紐,按規劃時序建設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支路等城市道路,暢通“大循環”和“微循環”,著力構建中心城區“九橫五縱三聯一廊一環”城市發展骨架,新建守信中路、義烏城至仁山公園等城市干道。加快補齊教育、醫療衛生、住房、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弱項,完善中心城區城市功能。推動融合發展。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萬山高質量轉型發展政策措施,深入推進中心城區產城融合。支持碧江高新區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推動銅仁高新區、萬山經開區、大龍開發區與中心城區融合聯動發展,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落戶易地搬遷安置點,多渠道拓展就業崗位,引導高校畢業生、返鄉務工人員等群體在中心城區就業創業,實現中心城區常住人口49萬人、首位度提高至24%以上。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探索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引導房開企業建設一批“好房子”“好小區”,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成2863套“保交樓”任務,房地產投資60億元以上。以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為方向,培育壯大本土建筑業企業,推廣新型建造方式,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分別達80%、20%以上。聚焦創建文明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扎實開展“四整治”“四提升”,深入創建文明社區、文明街區、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提升城市品質。推進城中村改造。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攻堅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的城市危房,完成保障性租賃住房730套以上。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實現片區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共建共享,改造老舊小區55個12764戶。推進宜居城市改造。開展背街小巷綜合治理專項行動,中心城區新增公園綠地6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著力解決一批學校、醫院周邊交通擁堵問題。推進基礎設施改造。加快補齊中心城區防洪排澇、污水垃圾處理等短板,建設海綿城市項目7個,改造地下管網240公里,建成污水處理設施5個,確保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7%、中心城區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95%以上。聚焦發展縣域經濟實施強縣建設行動。搶抓省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四十條”機遇,用好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西部五縣構建烏江生態經濟融合區等政策,堅持強縣域經濟與強支柱財源并重,以發展實體經濟為抓手加強財源建設,推進富民強縣。狠抓項目建設。堅持產業為先、項目為王、效益為本,突出市場化導向,注重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提升民間投資、產業投資比重。重點圍繞“四新”“四化”等領域,謀劃儲備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建成投產一批重大項目,對各縣主導產業中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統籌資金給予支持,確保每個縣入庫重大產業項目5個以上。做強實體經濟。把發展產業作為強縣域的首要任務,進一步選準主導產業,突出主攻方向,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建設一批工業強縣、農業強縣、旅游強縣、商貿強縣,提升縣域經濟質量和總量,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支持各縣發揮比較優勢建設一批教育大縣、中醫名縣、文化強縣,推動各縣開發區創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范園區,提升縣城吸引力,更好承接人口轉移,實現8個縣城常住人口88萬人。大力培植財源。堅持以發展產業涵養稅源培植財源,樹立“抓產業就是抓財源、抓項目就是抓財源”理念,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建立完善市級統籌、縣級落實的大抓財源建設工作機制,統籌資源支持骨干財源建設,及時高效兌現涉企優惠政策,設立專項獎補資金對財源建設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和單位給予激勵,激發縣域大抓項目、培育產業、發展實體經濟、涵養財源稅源的內生動力。聚焦城鄉融合目標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行動。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強化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分級重點抓、分類施策抓,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打造美麗城市、美麗小鎮、美麗村莊,建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大美銅仁。推動市縣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發揮自然山水優勢,突出山水相依、景城相望、文產相融,強化城市及周邊山體河流保護,支持碧江、萬山、思南、沿河等錦江、烏江沿線區縣建設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歷史人文內涵的濱江城市,支持各區縣因勢利導建設山水園林城市。推動鄉鎮建設特色小鎮。堅持不攤大餅、多蒸小籠、突出特色,發展一批具備較好區位優勢、較強經濟實力、較好基礎設施、較大發展潛力、對周邊地區具有輻射力的中心鎮,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培育松桃孟溪、玉屏朱家場、江口太平、石阡本莊、印江木黃、思南塘頭、德江煎茶、沿河官舟等一批商貿集散型、綠色產業型、旅游景觀型、工礦園區型、交通樞紐型特色小城鎮。推動村組建設特色小寨。突出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推廣農村住房“代建”惠民工程,加強傳統村落、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和利用,建設一批傳統村落型、農耕文明型、產業發展型、紅色文化型、鄉村旅游型、研學體驗型、民族風情型等類型特色小寨。(五)著力擴大投資消費,推動有效需求釋放新活力。堅持項目為王,全力擴大有效投資,激發消費潛能,推動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擴大有效投資。強化項目謀劃儲備。圍繞國家、省重點支持領域,精準謀劃儲備項目2000個、總投資3000億元,爭取各類項目資金380億元以上。開展昭黔鐵路遵義至銅仁段等鐵路前期研究,積極規劃并加快爭取西部縣鐵路建設。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定期舉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和現場觀摩,統籌標志性項目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推進大龍鋰電池綜合回收體系、大興100萬羽蛋雞養殖等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完成產業投資100億元以上,其中工業投資、高新技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分別達30%、10%以上;加快建設銅仁德江機場、密槽水庫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強力推進花灘子水庫、銅吉鐵路、環城高速、銅仁西500千伏變電站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15億元以上;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等民生項目建設,完成民生投資18億元以上。加強項目調度推進。堅持“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嚴格落實重大項目“五個一”工作機制和領導干部聯系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工作機制,狠抓要素保障,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為穩投資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深挖消費潛力。創新消費場景。持續辦好“游銅仁·促消費·惠民生”系列活動,多形式、常態化開展車酒聯動、黔酒黔菜、電子產品、智能家居、家裝等促銷活動,拉動大宗商品消費。豐富消費業態。促進養老托育、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康養、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消費,培育發展數字消費,實施電子商務發展“十百千萬”工程,實現網絡零售額增長10%以上。建強消費載體。抓好地標商圈建設,推動消費集聚區改造升級,新增省級夜間消費集聚區2個以上,建成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個。優化消費環境。開展“放心消費行動”,推進成品油“打非治違”,規范二手車交易市場,提升消費環境安全度、經營者誠信度、消費者滿意度。狠抓產業大招商。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大改善行動。實施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整治營商環境突出問題,擦亮“貴人服務·一視銅仁”品牌,增強招商吸引力和競爭力;當好服務企業的貼心人,全力保障企業用工用電用地用能等需求,切實降低企業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增進企業發展信心和投資信心。深入開展產業大招商大提升行動。優化和制定工業、農業、旅游業、生產性服務業等重點行業“一圖三清單”及行動方案,堅持領導干部帶頭招商,強化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發揮資源優勢、比較優勢招大引新強鏈,引進優強企業120家、產業項目400個,新增產業到位資金200億元以上。(六)全面推進改革創新,推動經濟發展蓄積新動能。堅持先立后破,以改革創新破難題,以對外開放闖新路,充分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切實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聚焦主責主業推進國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性整合,縮減國有企業數量,精減層級和人員,推動國有企業市場化實體化轉型取得突破。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統性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深化政務服務“五個通辦”改革,推進行政審批“三減一降”,提升“企業之家”增值服務,加快實現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一窗通辦”全覆蓋。探索要素市場改革。用好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機遇,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重點行業數據歸集,把平臺流量轉化為產業優勢。統籌抓好農業農村、集體林權、財稅金融、公共資源交易等改革,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充分激發創新活力。搭建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建成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5個,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2%,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家、“專精特新”企業10戶以上。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建設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創新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領域,創新豐富金融產品,增加中長期貸款、技改貸款和信用貸款投放,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9%、14%。常態化開展政金企融資對接,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建立企業融資“白名單”制度,強化政金企良性互動。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更好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夯實人才支撐。認真落實“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深入實施“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持續開展“千名英才·智匯銅仁”“雙招雙引”等活動,圍繞發展需要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1000名以上。多形式開展人才培育,建好“候鳥型”人才工作站,評選第四批市管專家,開展第三批“梵凈之光”人才研修,建設青年友好型成長型城市。堅持“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探索制定更多領域鄉土人才評價標準并開展認定。豐富“人才日”系列活動,提升人才服務水平,營造尊才愛才用才留才濃厚氛圍,加快建設全省良好人才生態先行示范區。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建設開放通道。推進銅仁鳳凰機場改擴建工程項目竣工及口岸優化改造,推動航空口岸正式開放,積極培育國際航線、優化國內航線,努力將銅仁鳳凰機場打造成為武陵山區域國際旅游中心機場;加密出省高鐵班次,完善銅仁東貨場倉儲功能;用好渝黔合作推動烏江航運高質量發展政策,完善思南港等烏江航運設施,更好融入長江經濟帶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培育開放平臺。支持大龍開發區申創國家級經開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碧江高新區申創國家級高新區;狠抓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優化外貿綜合服務和跨境電商服務,探索創新運用申報綜合保稅、出口前置監管等政策,加快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和新材料、電子信息制造、特色產品出口基地。發展開放產業。做好產品孵化服務,培育壯大一批外資外貿企業,支持新能源材料、茶葉、抹茶、蔬果、打火機、橡膠制品等產品擴大出口規模,推動石材、玩具、生態食品飲品等特色產品出口,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20%,外貿進出口額增長5%以上。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實施民營企業家孵化成長計劃,培養一批優秀民營企業家、中小微企業領頭人、青年創業者。建立市縣領導聯系商會和重點民營企業制度,支持銅仁籍商協會發展,適時召開鄉賢懇談會、銅商大會等活動,搭建交流平臺,推動形成資源共享、密切聯系的良好氛圍。擴大民間投資。實施市縣領導領銜推動民間投資項目專項行動,以產業投資為重點制定民間投資項目推進計劃,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四新”“四化”、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等重大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民間投資占比達40%以上。健全預防和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長效機制,依法依規“清欠”。培育市場主體。實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行動,新設立市場主體3萬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50戶、規上服務業企業10戶、限上批零住餐企業60戶、資質建筑業企業6戶,加快19家省級上市掛牌后備企業上市進程,讓市場主體如雨后春筍般多起來、大起來、強起來!(七)持續厚植生態優勢,推動綠色銅仁繪就新畫卷。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施生態環?!熬糯蠊孕袆印?,讓銅仁藍天永駐、青山常在、大地常凈、綠水長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扛起錳污染治理政治責任,堅持“四鐵”要求治理錳污染,優化“五法”路徑,推進錳渣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完成匯豐1號等9座渣庫綜合治理,確保國控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建設國家含汞廢物區域處置中心。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扎實推進生態環保督察反饋、警示教育片披露等問題整改,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五場戰役”,推進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山川建設,確??h級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97%,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比例100%。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和長江十年禁漁,實施梵凈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沅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烏江干流水土保持治理三大工程,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工程后續管護,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380平方公里、石漠化綜合治理4.5萬畝。加快申創梵凈山國家公園,建設黔金絲猴保護研究中心??茖W開展國土綠化,調優樹種結構,提升森林質量,新增營造林30萬畝。強化松材線蟲病等疫情防控,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以內。嚴格生態環保執法監管,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堅決做到“綠色銅仁、拒絕污染”!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5個,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堅持舉生態旗、走生態路、吃生態飯,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建設江口、思南省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發展試點,探索林業碳匯交易,開發利用生態產品,深化拓展使用“梵凈生態賬戶”,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示范基地1個。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搶抓“電動貴州”機遇,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進入重點景區,讓綠色出行、節水節電、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等成為新風尚,積極申創國家級低碳城市。(八)嚴密防范重大風險,推動平安銅仁展現新面貌。統籌發展和安全,樹牢底線思維,全力防范化解各領域重大風險,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嚴防金融債務風險。堅決扛起防范化解債務風險主體責任,切實用好財政、金融化債支持政策,最大限度降低融資成本,加大力度盤活資源資產,培植財源增加財力,穩步化解存量債務,嚴禁新增政府隱性債務,逐步推動債務和財政管理進入良性循環。持續規范金融秩序,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營造良好金融生態。嚴防安全生產風險。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持續深化“打非治違”,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和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抓好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實施危急險重地質災害隱患點群眾避險搬遷600人以上。推動基層應急體系規范化實體化運行,全市省級以上重點鎮和50戶以上木質建筑連片村寨建成標準化專職消防隊伍,打通村級應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嚴防社會穩定風險。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定期分析研判信訪涉穩形勢工作機制,密切關注“兩拖欠”、房地產等重點領域,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健全完善“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治理機制,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持續鞏固“平安銅仁”建設成果,為高質量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環境。(九)用心辦好民生實事,推動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突出穩就業促增收。堅持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落實省“六六就業穩崗計劃”,支持發展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易地搬遷群眾、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深化與東莞等地勞務協作,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組織化程度保持在70%以上,省外務工人員規模穩定在80萬人。實施“銅仁技工”“梵凈大廚”“黔東家政”“銅旅工匠”四項工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在3000人以上易地搬遷安置點、城鄉社區、行政村建立零工驛站,實現零工服務全覆蓋,促進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嚴格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深入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170個、小學學位5020個、初中學位4500個,基本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加強縣域高中建設,完成銅仁學院上劃管理體制改革,支持銅仁職院申創本科層次職業大學、銅仁幼專省“雙高”建設,支持貴州健康職院申創省“雙高”建設單位。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強化校家社協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深入推進健康銅仁建設,加快建設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擴大市域內檢驗檢測、影像檢查結果互認范圍,降低群眾就醫費用。深化省級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支持苗藥等中醫藥、民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辦好梵凈山馬拉松賽、中國傳統龍舟大賽等品牌賽事,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增強社會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低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標準,擴大社保覆蓋面。推進“互聯網+醫?!?,讓群眾辦理醫保業務更方便更省心。聚焦“一老一小”,發展銀發經濟和普惠托育服務,推進醫養結合,打造標準化養老機構6家,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60%以上,萬人以上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啟動市區域性兒童福利院項目建設。做好社會救助保障工作,及時足額發放民政兜底保障資金,堅決杜絕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同時,我們將加強國家安全、意識形態、國防動員和全民國防教育、雙擁共建、退役軍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法律服務、史志檔案、氣象地震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社科聯、文聯、殘聯、科協、僑聯、工商聯、紅十字會、計生協會、老年體協、作協、慈善等事業全面發展。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今年,我們將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鄉級就業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達100%,村級就業公共服務覆蓋率達80%;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育1000人。二是完成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主體工程4所,建成銅仁市第三中學、銅仁市第七中學、思南縣第七中學和江口縣第四小學教學樓。三是建成示范(特色)托育機構10家以上;建成銅仁市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傳染病區、市中醫院康復樓和醫技綜合樓,完成市婦幼保健院醫技婦產大樓主體工程;為全市29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一次。四是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000戶以上。五是新建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15個,新增充電樁320槍。六是新增社會公共停車位2500個,其中中心城區500個。七是建成社區健身路徑或3人制籃球場15個,實施基層綜合文化站(中心)高質量發展項目10個。八是建成鄉集鎮污水處理設施38處。九是建成鄉鎮消防救援站45個。十是實施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項目69公里、農村公路危橋改造25座、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50公里,打造“美麗農村路及經濟示范走廊”100公里,建設智能公交站臺27個?!笆裆鷮嵤隆?,我們要一項一項辦實,一件一件辦好,真正讓群眾看到變化、見到成效、得到實惠!
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新擔當。全市政府系統要更加堅定自覺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一)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深化“五個必須”規律性認識,落實“六個有利于”“六個堅定不移”要求,貫徹“以生態文明引領綠色銅仁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堅持以民為本,牢記初心使命,堅決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多做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多做打基礎、利長遠、創實績的好事,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二)堅持把依法行政作為第一準則。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將依法行政、依法用權貫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落實《銅仁市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加強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監察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三)堅持把狠抓落實作為履職之要。更加注重勤政務實,大力倡導苦干實干,加強協同配合,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做狠抓落實的執行者、解決問題的行動派、推動發展的實干家。繼續推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公開述職承諾機制,嚴格督查考核獎懲,堅決杜絕口號式、表態式、包裝式落實,真正靠作風吃飯、用數據說話、憑實績交卷!(四)堅持把清正廉潔作為底線要求。切實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強化國有企業、招投標、政府采購、項目實施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要崗位監督管理,壓縮權力尋租空間、防止權力濫用,嚴防損害群眾利益、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發生。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市委有關規定,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不懈糾“四風”樹新風,切實減輕基層負擔,讓干部有更多精力解難題、辦實事、促發展。全面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嚴肅財經紀律,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把有限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各位代表!銅仁人民勇毅堅強、篤行不怠,黔東大地綠潮涌動、生機勃發。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創綠色銅仁現代化建設新未來努力奮斗!1.“一圖三清單”:產業鏈圖譜和在建項目、在談項目、擬招企業清單。2.“四化”項目“十百千”專項行動:縣級重點推動“四化”項目各10個,市級重點推動“四化”項目各100個,省級重點推動“四化”項目各1000個。3.城鎮“四改”: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市管網改造。4.錳污染治理“四鐵”要求:鐵心治錳、鐵腕施策、鐵面執法、鐵肩擔責。5.錳渣治理“五法”路徑:帷幕灌漿法、生化法、焙燒法、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法、原位抽提法。7.“兩強兩富”目標:強基層組織、強集體經濟,富農民“口袋”、富農民“腦袋”。8.“四+”協作模式:“廣東企業+銅仁資源”“廣東市場+銅仁產品”“廣東研發+銅仁制造”“廣東總部+銅仁基地”等“四+”合作模式。10.“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12.旅游“四大行動”:市場主體培育行動、業態升級行動、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盤活閑置低效項目攻堅行動。13.“三江六岸”:三江即大江、小江、錦江,六岸即大江、小江、錦江交匯處的兩岸。14.“一場三站”:機場、火車站、高鐵站、客運站。15.“九橫五縱三聯一廊一環”:九橫即北站大道、聚智大道、五福大道、桃源大道、仁澤大道、濱江大道、百花大道—遠信大道、恒信大道、桂花大道—蓮花大道;五縱即金鱗大道—東太大道—武陵山大道、梵凈山大道—環東大道—清水大道、銅興大道—萬山紅大道、燈塔大道、仁德大道;三聯即銅仁—江口城市快速路、銅仁—松桃城市快速路、銅仁—大龍城市快速路;一廊即仁義大道(快速環線中部連接東西的快速通廊);一環即中心城區環城高速公路。16.重大項目“五個一”工作機制: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實施主體、一張推進圖表。17.貴州省電子商務發展“十百千萬”工程:到2025年,全省培育打造省級電商產業園區10個以上、省級電商直播基地100個以上、省級電商龍頭企業及電商直播團隊1000個以上,打造電商暢銷產品10000個以上。18.政務服務“五個通辦”: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證通辦、全省通辦、跨省通辦。19.行政審批“三減一降”: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降成本。20.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從?。ň常┩庖M百名以上領軍人才、千名以上拔尖人才、萬名以上優秀人才。21.“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工程。22.生態環?!熬糯蠊孕袆印保哄i污染治理、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城鄉生活污水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垃圾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礦山修復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生態環保項目建設。23.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社會治理創新系統集成“綜治中心、網格化、十聯戶”三塊工作綜合運行、一體聯動。其中,縣鄉村綜治中心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指揮部”,是防范化解矛盾風險的綜合體;城鄉“網格”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群眾訴求處理、風險隱患感知的基本節點;十聯戶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是群眾聯防守望、抱團發展的共治體。24.省“六六就業穩崗計劃”:確保2024年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600萬省外務工勞動力穩定就業。25.五個必須: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26.六個有利于:有利于質量總量同步提升、有利于創新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比較優勢充分發揮、有利于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有利于人民群眾增收致富、有利于牢牢守好安全底線。27.六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后發趕超,堅定不移主動服務和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堅定不移發揮比較優勢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堅定不移在債務化解過程中找到新的發展路徑,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堅定不移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保障高質量發展。
來源:微銅仁